中新浙江網11月11日電(記者 徐小勇 通訊員 岑雷揚)記者近日從慈溪市供電局獲悉,“十一五”期間,該局投入37億元,集中力量推進堅強電網建設,不斷加大新農村電網改造力度。變電容量增加到了793.46萬千瓦,比“十五”期末的348.75萬千瓦增長了127.52%,相當于再造一個慈溪電網。日新月異的慈溪電網使慈溪這座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的橋頭堡實現“十一五”年均經濟增長率11.8%的奇跡,2010年GDP更將突破700億元大關,繼續領跑寧波各縣市區。
建大網經濟發展有底氣
近年來,由于電源性、網架性缺電雙重制約,慈溪市電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全省最缺電的地區之一。要從根本上解決電網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加快電網建設是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
為從根本上緩解這一突出矛盾,“十一五”期間,該市上下以電網建設大會戰的形式,全力以赴推進電網建設。包括杭州灣新區的項目,該市共投產了500千伏句章變,新建、擴建220千伏變電站6座,新建、擴建110千伏變電站12座,新建、擴建35千伏變電站12座,新增10千伏配電變壓器2564臺,容量765994千伏安。投產500千伏線路長度約160公里(折合成單回路,下同),投產220千伏線路長度約180公里,投產110千伏線路長度約170公里?;拘纬闪艘?00千伏變電所為龍頭,220千伏電網為骨干,110千伏電網為支撐,各級電壓等級匹配的現代化堅強電網體系。
“十一五”期間,慈溪電網最高負荷達到165.78萬千瓦,同比十五期間的89.01萬千瓦增長86.24%;全社會用電量343.9億千瓦時,比十五期間的184.09億千瓦時增長86.82%。年人均用電量達到8000千瓦時,逐步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改農網農民兄弟笑開顏
自2006年以來,慈溪市供電局按照“摸索、推廣、電氣化縣、鎮鎮電氣化、村村電氣化”五步走的戰略,累計投入超過9億元,打造堅強農村電網?!敖y籌規劃,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解決低電壓配網”是這些年該局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所推行的一條建設之路。同時,該局按照“農村電網10年不大修”的標準穩步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鎮(街道)的肯定。至今,該市共建成20個新農村電氣化鎮街道、242個新農村電氣化村,獲得了“新農村電氣化縣”稱號,實現“村村電氣化”目標。
構建堅強電網是建設智能電網的基礎,“十一五”期間,慈溪市以每天投運一個農村配變的速度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對全市54萬戶用戶進行了新型電子表計輪換,先后安裝了電力設施技防裝置、電表集抄系統、無功自動投切系統、集束導線等先進設備和材料,建立低壓電網全數字化管理試點,推行國家電網公司新農村電氣化村典型供電模式,出臺農民公寓電力設施建設標準,農民集中居住區試行箱式變及全電纜線路,大大優化了配網結構,提高了電能質量,為慈溪市“十二五”全面打造堅強智能電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越來越高的農村供電質量使農民辦工廠、開作坊沒了后顧之憂,致富有了門路。2006年到2009年,慈溪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9564元增長到13538元,年均增長12.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