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電網在我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中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新興的西部經濟增長極的重慶,加快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步伐,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投運的智能變電站將越來越多,這對承擔著智能站集成聯調重擔的國網重慶電科院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因為智能站是一個新事物,我們開展智能站的聯調工作也是頭一回。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十分注重人員技術能力的培養。”國網重慶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主任陳濤回憶道。
2010年9月,重慶首座智能變電站——110千伏杉樹變電站在南京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集成聯調工作,國網重慶電科院派出技術骨干多次、長時間駐扎在聯調現場,學習掌握智能站聯調技術。同時,骨干人員還要為院里的技術人員講解學到的新技術,共同提升該院聯調技術水平。
歷經2個月,杉樹站的集成聯調順利收官。大家在為之喜悅的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另他們擔憂。
“在廠家開展集成聯調,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一個110千伏的變電站就花了兩個月時間,聯調技術人員要長期出差在外,以后投運的智能站越來越多,繼續用這種方式開展聯調,將嚴重制約重慶智能站的發展。”陳濤說道。
該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一個大膽的想法被提了出來,即——智能站集成聯調本地化。這一想法的提出得到了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
為此,該院雙管齊下,一方面派技術骨干繼續前往廠家,學習掌握智能站集成聯調技術,并邀請專家到院里開展培訓,快速提升該院技術人員集成聯調技術水平;一方面,積極籌備智能二次綜合性能評估實驗室,為即將開展的本地化聯調工作做好準備。
首戰告捷 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