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大型能源基地之一,近年來新疆發電裝機呈現出“井噴式”發展勢頭。與此相對,新疆用電負荷增速卻持續下降,導致電力消納難度不斷加大。
2016年,自治區把“電力援疆”納入產業援疆的重要內容,啟動了“電力援疆+市場化”跨區域送電工作,最終促成江西、天津等7省市接受消納我區35.5億千瓦時電量,“電力援疆”電量通過34條(次)750千伏輸電線路和5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送出,全疆13個地州的27家火電企業和337家新能源企業受益。
據了解,2017年,自治區以“誰落實、誰受益”的方式,鼓勵各地州市、兵團、發電企業積極參與對接“電力援疆”工作,進一步緩解新疆電力供需矛盾。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9日電(記者杜剛)2016年,新疆電價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直購電規模達到110.36億千瓦時,為2015年的兩倍多。
記者從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了解到,2016年新疆首次把風電和光伏納入直購電交易方式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能源限電難題。
所謂直購電,是指電廠和終端購電用戶之間通過直接交易的形式協定購電量和購電價格,然后委托電網企業將協議電量由發電企業輸配終端購電用戶,并另支付電網企業所承擔的輸配服務。
2016年,新疆直購電交易成交發電企業100家,其中新能源企業72家,成交電力用戶206家。參與的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數量分別比2015年增長335%和142%。
通過直接交易,新疆發電企業合計讓利7.16億元,電網企業讓利5.84億元,電力行業合計讓利13億元,減少企業生產成本。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疆直購電交易2016年有三個突破:新能源企業首次納入直接交易試點,與火電進行打捆對大型電力用戶企業進行交易;同時采取“順推法”和“輸配電價法”兩種機制分別形成北疆、南疆交易成交價格,最大限度地將發電企業降價讓利于新疆電力用戶;國內首次試點“入市協議+成交結果單”的電子合同模式,適應直接交易規模增加,便于直接交易合約簽訂和實施。 來源: 新疆日報(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