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姜云起
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有法律風險?答案是“NO”。
近日,有媒體表示,雖然國家放開社會資本進入充電樁投資領域,但是與《電力法》存在沖突。因為根據《電力法》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這樣一來,是否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就涉嫌在電力公司以外增加了“供電營業機構”呢?
針對上述疑問,記者從上海市電力公司浦東供電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二者其實并不沖突。據其透露,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與“供電營業機構”并非一回事。事實上,電力公司內部對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明確表態支持,并且正在考慮對相關企業減免部分工程費用。
相關文件顯示,“供電營業機構”是指:跨省電網經營企業、省電網經營企業、地方獨立電網經營企業、躉購轉售供電企業、兼售電能的地方發電廠以及上述電網經營企業下設的供電營業分支機構。
以此來看,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似乎涉及“躉購轉售供電企業”,但上述人士表示,“充電樁付電費是按使用次數計費,和普通經營場所并無不同。”言下之意,充電樁離“躉購”的概念,即整批買進,還有一定的距離。
據悉,上海已有部分企業選擇做“吃螃蟹的人”。目前,上海賽特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正在上海松江籌建一座公共充電站。另外,不少4S店也在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服務。
事實上,相較法律風險,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真正的不確定性在于售電價格。國家發改委今年7月下發的《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對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價格優惠,執行大工業電價,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電費;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用戶降低充電成本,但并未對售電價格進行指導。
上海賽特康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正在籌建中的公共充電站尚未確定收費標準。此前也曾有媒體報道,目前許多4S店在收取電費時是在虧本經營,充電的電費部分實則是由廠家贈送。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公共充電樁的電費定價面臨兩難的選擇,低電價會不利于激發投資熱情,高電價則會阻礙新能源車的推廣。但不明確售電價格同樣會令大批有意向投資充電樁的企業躊躇不前。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A股充電樁概念股中,大多數公司以提供充電樁設備與解決方案為主,運營端則仍以國有企業為主,如國家電網、中國普天等,鮮見民企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