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重慶豐都縣供電公司員工正在進行農網升級改造。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供圖
伴隨著“嗚嗚”的轟鳴聲,養殖場內的幾臺飼料粉碎機、牛草切割機開足馬力運轉著,一旁,不停有人往料斗里添加玉米或牛草。
天微亮,重慶市黔江區金溪鎮金溪社區貧困戶楊勝雨的肉牛養殖場內一片繁忙。自從通了動力電,自家的養牛場步入正軌,夫妻倆每天都沉浸在勞動致富的幸福中。
重慶市政府確定的18個深度貧困鄉(鎮)中,有17個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轄區。“脫貧攻堅,決不讓電拖后腿!”去年9月,重慶電力著手編制相關電力提升專項方案;今年初,改造工程全面展開,克服交通不便、高溫酷熱等困難,同時加強工程安全質量管控,僅用6個多月的時間,公司在累計投入1.91億元后,順利完成全部21個提質施工任務。
“居民戶均配變容量由1.45千伏安提升至2.1千伏安。”國網重慶電力運檢部負責人說,“目前,轄區內17個深度貧困鄉(鎮)供電能力都大幅提升,供電可靠率達99.75%,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76%,完全可滿足當地脫貧攻堅用電需求。”
用上“亮堂電”,百姓笑開顏。
深秋,走進深度貧困鎮巫山縣雙龍鎮萬家村貧困戶集中安置點,過去亂如蜘蛛網的電線不見蹤影,新改造后的四線制線路沿公路而建,不僅電桿變高了,導線變粗了,下戶線也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村容社貌整潔不少。
“你看,現在這燈多亮堂!”50多歲的馮長保一年多前搬遷到這里,笑起來時,臉上的褶子在頭頂燈泡的探照下清晰可見,“以前電壓不穩,電燈經常一閃一閃的,屋里找個東西都費勁兒。”
“我們投資15萬元,為安置點增設了一臺100千伏安變壓器,新建高低壓線路800余米。”國網重慶巫山縣供電公司員工一邊解釋,一邊免費幫老人檢查屋內的開關插座。
“舒心電”改變了民生,更幫百姓找到了“營生”。
半年多里,重慶電力結合各地產業發展需要,讓村村通上了動力電,極大拓寬了村民的致富渠道。“沒有電力公司,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在黔江區金溪鎮社區7組,養牛大戶孫章文說起電力員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沒通動力電,養殖場一個小時只能剁一噸草,制約了發展。”
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在自己一籌莫展的時候,黔江區供電公司扶貧工作站獲悉他的情況,通過實地考察測算,很快投資40萬元,幫養殖場接通了三相電,還聯系相關部門對途經的道路進行了硬化。“現在我們一個小時能剁8噸草,年產值達120多萬元,純利潤50多萬元。”致富不忘鄉鄰,孫章文先后帶動50多戶貧困戶為養殖場種植牛飼料,“我以每噸400元的價格收購,也算給貧困戶脫貧增加了一條渠道。”
日子一天天紅火了,孫章文感概萬千,在養殖場墻上寫下了一段肺腑之言:電網改造利國利民,電力充足致富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