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體制改革試驗田——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公司”)正著手整體改制,計劃采用A+H境內外公開發行,并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就初步方案,南方電網公司已分別向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中國電監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等部門進行了匯報。據稱,各部門大都表示支持并同意協同推進南方電網公司的上市工作。
業內人士稱,如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南網將理順其股權結構和管理關系。
南網試驗
南方電網公司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掛牌,以廣東省、海南省電網資產,以及原國家電力公司在廣西、貴州、云南所屬電網資產為基礎組建。以投入的資產數額計算,廣東省國資委是第一大股東,持股70.4%,本應在南方電網公司中發揮主導作用。
由于南方電網公司在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中先行試驗田的特殊地位,在實際操作中,國家規定南方電網公司由中央直接管理、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財務關系在財政部單列。這一特殊體制使得廣東省國資委在南方電網公司中只是一個“虛位”大股東,話語權有限。
“因此,從設立開始,南方電網公司的股權結構就有點別扭,需要通過改革來理順。”華能研究院專家稱。
2006年12月7日,中國人壽(28.95,-0.41,-1.40%,吧)保險(集團)公司與廣東省國資委簽約,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投入近350億元,收購后者控股的南方電網公司32%股份,一舉成為南方電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廣東省國資委持有的股份則從70.4%降至38.4%,仍為第一大股東。南方電網公司的第三、第四大股東是國家電網公司和海南省政府,分別持股26.4%和3.2%。
各方在南方電網公司股權中的這一比例,一直持續到現在:廣東省政府38.4%,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32%,國家電網公司26.4%,海南省政府3.2%。
接近南方電網公司上市方案的人士透露,預計改革后股權比例關系變化不大,目前各股東方正商研這一方案。
經過幾年的發展,南方電網公司已具備了整體上市的基本條件。從2005年開始,南方電網公司就已聘請有關中介機構對股份制改革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并提出了整體上市的方案。
行動的根據就是,2002年由國務院頒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標志性文件“5號文”。該文件提出:“在廠網分開的重組完成以后,允許發電和電網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進一步實施股份制改造。”
南方電網公司在其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將實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公司改制與上市工作,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四大發電集團均已在香港上市,其中華能國際(9.34,-0.27,-2.81%,吧)(0902.HK)、北京大唐(0991.HK)、華電國際(5.86,-0.20,-3.30%,吧)(1071.HK)發行H股,H股市值合共達331億港元,中國電力(2380.HK)則以紅籌身份上市,總市值達142億港元。不過,國家電網公司與南方電網公司一起,共同控制著整個中國電網上萬億元資產,這兩大巨頭暫未現身股市。
現在看來,總資產近3000億元的南方電網在上市進程上相對于國家電網走得更快些。
初步方案
在初步方案中,南方電網公司將與其下屬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將擬納入上市公司的全部資產(含股權)及相關負債經評估核準后注入股份公司,之后將完成境內外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
在發行方式上,南方電網公司將采用A+H方式,A股和H股的發行順序、時機和相對比例則在具體操作時有所調整。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南方電網公司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2952億元和1110億元。2005年進入世界500強,2007年排名第237位。股份公司設立時的總股數約1000億股,計劃在發行完成后,新發行股份占發行后股份總數的比例約為30%,融資規模約在800億元。
數年前,南方電網公司人事部就開始為上市儲備人才,在機構設置上,也做了相應的規劃和調整。
現在的南方電網公司下設超高壓輸電公司、調峰調頻發電公司和技術研究中心三個分公司,擁有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電網公司和南網國際公司六個全資子公司,控股南方電網財務有限公司和廣東蓄能發電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其主要經營范圍是: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南方區域電網,經營相關輸配電業務;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輸變電和聯網工程;從事電力購銷業務,負責電力交易和調度,管理南方區域電網電力調度交易中心等。
按照整體上市的原則,南方電網公司將對業務、資產和債權債務及人員等進行重組。屆時將電力供應與生產、電力交易和調度、投融資、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與上述業務有關的專業技術服務以及國家批準或允許的其他業務納入上市公司。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管理的各級電網企業擁有的電力設計、修造、施工等輔助性業務、“三產”、多種經營以及學校、醫院等企業辦社會職能則根據相關規定不被納入上市范圍。
招商證券的一位專業人士稱,南方電網公司在整體改制上市與電力體制改革的關系協調尚存難題。“比如在輸配分開、主輔分離、農電體制改革方面等,到底誰先誰后?國家層面尚且無定調,企業層次如何更好地解決難度不小。”
相對于法國電力公司2005年11月份成功整體上市的案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則建議,大型國企上市之前必須充分認識其歷史成本和或有的社會成本,并采取合理的前置措施化解這部分成本,這對于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及上市后的市場形象至關重要;同時,大型國企解決改制歷史成本問題必須要摒棄甩包袱的思路。
資金需求
“十一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約需投入2340億元資金進行電網建設,而南方電網公司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2230億元,凈利潤86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到8.1%。相比而言,南方電網在這一過程將有較大資金壓力。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計劃投產電源規模8000萬千瓦,至2010年南方電網裝機規模將達到1.65億千瓦,其中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將達到36.3%。
另一方面,南方電網公司目前主要依靠債務融資,融資渠道比較單一。截至2006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61%,還本付息壓力較大,債務融資的空間比較有限。
上述招商證券人士稱,南方電網公司如整體上市成功,將理順其股權結構,開辟股權融資的新渠道,為電網后續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006年以來,中國神華(40.88,-1.67,-3.92%,吧)、建設銀行(6.88,-0.10,-1.43%,吧)、中國石油(17.29,-0.58,-3.25%,吧)等大盤股相繼發行,中國概念股票一級市場發行受到追捧。在此背景下,作為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南方電網公司的資本市場行為自然備受關注。
不過,里昂證券發現,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多數基金經理和投資者對中國電網投資抱有濃厚興趣,但對電網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普遍持謹慎態度,感覺這類公司的股東回報較低,而且缺乏透明的電價機制。
從2007年12月1日開始,中國發改委發布的政策已經允許海外投資者投資于中國電網的建設和管理。但在法國電力公司亞太地區的一位專家看來,海外投資者投資進來也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畢竟在政策層面開了個“小口”,標志著中國國有企業壟斷電網投資和管理的政策已然松動。但她同時提醒,鑒于今年初冰雪災害造成的電網損失,電網企業必須要充分考慮本身帶有的自然風險問題,尤其在上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