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會與風險:從行為分析可知,積弊迭現讓電網改革呼聲再起,加上煤價持續下跌,階梯電價全國試行,看好電力行業存在的市場機會。
? 4月中旬,陜西地電因拉高壓線問題與國家電網發生械斗,曝出因電網高度壟斷,導致內蒙古嚴重窩電,接著有媒體報道魏橋創業集團向周圍居民供電,價格比國家電網低1/3。近期,電監會和能源局相繼發文表示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力領域,并要在并網方面給予支持,并且能源局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網建設。但是緊接著就有媒體報道魏橋創業集團公布于6月15日將其持有的包括額定裝機容量180兆瓦的熱電廠轉給中海投資,業內認為魏橋創業集團承受不了壓力而將資產轉讓。目前市場主流預期對這個電力改革可行性還處在懷疑階段,因為投資者認為壟斷利益集團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所以電力改革阻力很大,同時前幾年也不時有壟斷行業放開的官方喊話,但是最后效果都很差,由于沒有可行性的細節,民資一直都徘徊在電力壟斷領域以外,所以遲遲不敢進場,這在電力板塊股價上也能得到印證,前期電力板塊小幅上漲還主要得益于階梯電價信息的催化。而我們認為,這次跟以前僅僅的官方喊話不一樣。首先,環境不一樣。前幾年,國內經濟還處在上升階段,由于經濟上升,增量利益給各方都帶來好處,雖說分得的蛋糕不一樣,但是畢竟都有的分,矛盾不容易激化,但目前經濟大幅下滑,社會對壟斷行業的怨氣很重。這迫使政府得切實落實放開壟斷行業,特別是矛盾激烈的電力領域。
? 另外,居民階梯電價制度7月1日全國,本質是電價格市場化,對于因公共性而長期受政府管制的電價來說,所謂的電價格市場化其實就意味著價格上漲。而且最近煤價連跌八周,因為中國電力企業,大部分都是火力發電,成本下降,同時終端電價上漲,未來電力企業盈利明顯。
? 綜上,電力行業的價格改革實施,成本降低和未來體制改革預期推進,長期利好于電力板塊。
? 28日,滬深交易分別發布了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退市制度的強化,正倒逼眾多瀕臨退市的ST公司尋找出路。但不少ST公司都是重組“老大難”,能否重組成功不得而知,不確定性風險依然很高